用邏輯改變世界
Davina Shi

以人為本是什麼意思?

最近有個朋友在找工作,看到工作需求上面寫著「要能以人為本地思考」,頓時心中產生一個大問號,於是跑來問擁有教育背景的我,什麼是以人為本?在人工智慧即將發達的時代,我相信這項能力會是越來越重要的,既然如此就順便分享我的看法給大家。
作為一個天生情感淡薄有點像機器人的我來說,花了很多時間刻意去理解人本的思想。如今它也成為我的其中一個信仰,作為我處事時邏輯思考的一個判斷根源。
在我開始分享之前要先提醒大家,千萬不要以為我要分享什麼大愛思想、前進烏托邦的概念;我一直都是比較偏向追求客觀的現實主義者。一個機器人會將人本思想放入心中成為一個信仰,可以說是「不得不」的選擇。因此我會和大家分享我認為的人本是什麼,以及為什麼它很重要。

我認為「以人為本」的概念其實很簡單,用一句話來解釋就是:「凡事優先考慮到『人』」。但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非常困難,因為大部份的人聽到別人講了什麼事,或是遭遇到什麼事件,第一個反應想到的可能是對與錯、金錢利益、或是自己想要的是什麼……等等。人,或著說是眼前的這個人,通常是後面的事,甚至不會去考慮。
我們總是優先想到自己、想到自己在乎的事情,而非他人。這是人類這個物種的天性,因此光是做到「優先考慮人」的這一點,就等於是一種反本能的行為。不過好在我們每個人心裡想什麼,別人是不會知道的,因此即使在心中先想到自己才想到他人,只要沒有具體的行為表達出來,就不會有人知道。
雖然是優先考慮,卻沒有說一定非要考慮它不可。重點是,我們不能將「人」的因素排除在我們邏輯思考的判斷之外。如果對於整件事情我們最終的判斷是「不需要考慮人」,那麼理所當然不用考慮。只是人往往是被忽略的那一個,所以才必須特別強調而已。

我是一個對社群很有興趣的人,因此也會參加一些社群來觀察他們。有一次參加社群聚會,和不認識的人坐在一起,沒想到坐著坐著活動進行到一半,旁邊的人突然哭了起來。現場畢竟很多人,所以他沒有哭出聲音,但是看得出來非常非常地難過。坐在旁邊的我一時慌亂,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來安慰他,把他丟著好像也不是…於是我問他:「你怎麼了?發生什麼事?」我想這是大多數的人會有的反應。
於是,他娓娓道來他的委屈。原來他是這個社群的核心成員,盡心盡力替這個社群做了許多的事情,可是台上負責人的態度讓他們感到不滿。他很努力描述事情的經過給我聽,不過情緒當下,誰能講得清楚呢?我也沒有參與他們的活動,只得到片斷的訊息。
不過,畢竟我也是社群裡的一員,雖然不清楚他們之間的事,卻對於社群的文化與做風有些了解。簡單地說,這社群人手嚴重不足,物理上就不可能顧及到每個人,因此有人受到委屈,也不是一件令人意外的事。
我不發一語地聽他訴苦,努力在腦袋裏拼湊事情的模樣。「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會在這裡哭出來,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哭過…」當事人都這樣說了,你覺得能怎麼辦?光是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還不夠,重點是要找到他真正想要的東西,才有辦法安慰他。
「你只是想要他說對不起和謝謝你吧。」抱歉讓你們感到委屈,並且謝謝你們對社群付出的一切。腦袋轉了很久,終於從這些訊息中拼湊出了答案。「對,你說的沒錯,我來到這裡只是想聽到這個。但是我一直聽不到,所以覺得很難過。」聽我這樣說,他反而恍然大悟。「我相信他也是這樣想的,只是沒有說出來罷了。你就別太難過了。」我終於順利地完成這個艱難的任務。

大部份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著眼在事情經過、討論誰對誰錯。但其實更多的時候,重點是心情kimoji的問題。不管一個人聲稱自己多麼理性,只要他不是機器人,就一定會受心情影響。因此與其將它排除在外,不如一開始就要將它納入考量。
我作為PM交待工程師任務,如果工程師無法理解「為什麼要做」,就像一個鬥士不知道為何而戰一般,做出來的東西四不像,甚至亂做都有可能。在這種情況下,我不能只是一個下命令的角色,還必須看見、掌握底下每個人的狀況。事實上專案在執行時,除非是機器在做事,否則更多時候「人對了事情就對了」。為什麼要以人為本?除非我不需要和任何人共事,能夠獨立完成所有的事情;否則少了它,就代表我們缺乏掌握「人」的能力,同時增加不確定性的風險。以人為本是我必須要有的態度,才有可能發揮這樣的能力。

以人為本的前題是要先能了解人,了解之後才能掌握人的狀態,接著選擇合適、不會令人反感的方式來處理。因此它除了是一種態度之外,我認為也必須加上對心理學的理解--否則怎麼知道什麼是合理的?管理與教學,任何與人相關的活動,都應套用以人為本的思維來設計相關的流程與規則。畢竟,理解人性、不要和人性作對,成功率才會高--這很合理。以人為本的目的,對我來說就是為了做到這一點。
要如何才能更了解人呢?我認為不了解自己的人,想了解別人是更困難的。如果很了解自己、聽得見自己心理的聲音,至少能透過將心比心、換位思考的方式,來試著了解別人。「假設我是個自視甚高的人,如果遇到這種情況,我會…」接著透過對方的行動或反應來確認自己的推論是否正確,反覆驗證越多次,就越能掌握對方的狀況。
憑自己想像,那種缺乏客觀證據為基礎、自High式的以人為本,我不認為是真正的以人為本。就像「我是為你好」被人唾棄一般,把從自己世界得出的結論套用在外面世界的人身上,通常最終都會以失敗收場。


延伸閱讀

邏輯判斷的本源與真善美 別人的話該怎麼聽?你該記得的四個面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