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邏輯改變世界
Davina Shi

聆聽自己的聲音是要怎麼聽?

最近在和朋友聊天時,發現有個故事大家可能沒聽過,所以想來和大家分享一下。
有一位編舞家叫「吉利安·林」,她是百老匯《歌劇魅影》和《貓》的編舞者。小時候她在學校的表現很差,老師們懷疑她有學習障礙--總是動來動去--以現代的角度來看,是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」,於是她的母親帶她去看醫生。醫生聽了母親的描述之後,做了一個實驗,把她留在放間裡並且打開收音機的音樂,從外面觀察她。看一陣子之後,醫生對母親說:太太,你的女兒沒有病,她是個天生的舞者,帶她去舞蹈學校。進入舞蹈學校的她如魚得水,並且認識了一群像她一樣,要透過舞動身體才能思考的人。最後,她成為歷史上最受歡迎的幾齣歌舞劇的編舞者。
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不斷跟大家說,天生我才必有用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,認清它並且利用它很重要,它會影響我們對未來的期待和走向。
我們每個人都有父母,卻不見得像她那麼幸運,從小就在能夠發揮所長的地方長大,以致於我們對自己不夠有自信。可是,如果我們還只是個孩子,可以要父母負責;已經成為大人的我們,卻必須為自己負責,找到屬於自己的優勢,給自己自信。

不過,當我們對自己一無所知的時候,該從何開始呢?有許多人告訴我們想認識自己,就要『聆聽自己的聲音』,可是要如何聆聽?
我常常告訴大家要搜集客觀證據,對我來說,自己的感覺與身理訊號也是客觀證據的一環。既然被稱為證據,就是可以被明確化的東西。首先,我們要能感覺自己的生理訊號,就像電腦要裝感應器一樣。這些感覺包括:皮膚的溫度、體內的溫度、血液的流動、神經的跳動與心跳…等等。如果要訓練這些感覺,靜坐是個好方法,也許這就是國外流行靜座的原因之一。
當我們有情緒、有感覺的時候,通常也伴隨著一些生理訊號出現,雖然我們可能無法用言語將它表明,但是可以閉上眼睛靜靜地感受它們。我們要訓練自己擅長捕捉它們,這樣才能作為自我判讀時的客觀證據。

有了客觀證據之後,接著就是「如何解讀它」的問題,要設法找到這些感覺的源頭。通常人類的感覺會有某種程度的共通性,因此多了解一些心理學,或是聽聽別人分享的經驗也是一種了解自己感覺源頭的方法。
例如同學請我們買東西、幫忙打掃家裡甚至社區環境。做這件事情我們有沒有感覺?可能有委屈的感覺,也有可能沒有感覺;如果沒有感覺,其實代表著我們不在乎這件事、不介意。不過隨著做的次數多了、時間久了,感覺會產生變化,原本沒委屈,日子久了卻覺得委屈起來,這是為什麼呢?也許是我們的主觀認為那不是我們的工作。
不過,還有一種情況是,一直以來我的內心都不覺得委屈,可是卻會用這件事情來向其他人索討人情。這擺明了就是情緒勒索,但我不想要讓自己看起來像個壞人,所以我告訴自己是委屈的…於是在我的心中產生了虛假的委屈感--很多人會誤以為是真的,然後沉溺在這樣的情緒裡,甚至忘了自己原本的目的。悲慘的是,沉溺在虛假的情緒裡通常無法讓我們達成目的,現代人也越來越不接受情緒勒索,於是最終只能對這個世界充滿怨言。

人是有可能因為自我欺騙而產生感覺的。想要確認自己的感覺是不是真的,記住事件發生時的第一個感覺很重要,它通常是真的。而當感覺產生變化時,我們應該能找出那個變化的理由與原因,探索它是否合理、符合我們的真實心意。接著,要盡量避免、提醒自己不要出現自我欺騙的情形,因為那會影響我們對事情的判斷。
為什麼人會自我欺騙呢?那其實是人類的自我防衛機制,例如「斯德哥爾摩症候群」就是類似的例子。自我欺騙對人類來說是合情合理的事情,但是如果不希望它影響我們的判斷,就要在它不該出現時盡量避免。
如果不曉得自己是否有自我欺騙的狀況,可以從覺察矛盾來著手。如果自己出現了矛盾的行為,通常代表有些情緒沒有釐清,有潛在自我欺騙的情況。例如父母逼子女唸書當醫生,說:我都是為你好,這是真的嗎?這真的是對孩子好嗎?即使孩子反抗也執意進行下去,這真的是為他好嗎?從這個例子我們也會發現,有些矛盾需要批判性思考的思維才有辦法發現,因為這些父母恐怕是真心覺得這樣是好的。

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探索自己內心的方法,以及該注意那些事情。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自己更重要、比自己更愛自己的人了,所以要盡可能多注意、留心自己的情緒與生理狀態,接著試著去解讀它們。很多情緒是非常細緻的,如果沒有仔細探索,很容易解讀錯誤。像我是個不太喜歡做家政的人,可是我的不喜歡,是因為我的手很笨,做出來的東西很難看、很沒有成就感,而不是討厭動手做東西。我很喜歡寫程式,但我喜歡的是挑戰那些我沒寫過的東西,就像沒解過的數學題一樣,而不是撰寫重覆、類似的功能。喜歡與討厭,那並不是最終的答案,為什麼喜歡、為什麼討厭,我們內心在乎的細節是什麼,那才是我們要想辦法知道的事--為了我們自己。
自我欺騙是人類的自我防衛機制,除非我們有意識的控制,否則很難避免。因此對於自己的想法,也要反覆確認「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?」剛開始的時候,肯定有許多過去沒搞清楚的事:我以為我想當個紳士,其實只是交不到女朋友。我真的不想交女朋友嗎?如果想,就想辦法去交個女朋友;如果不想,那我想要的是什麼?接受自己得出的結論:真實的自我是什麼樣子,以及「我想要成為什麼樣子」,然後找方法努力去追尋。成為一個自己喜歡的人,肯定也會有別人喜歡你。


延伸閱讀

在生活中運用科學思維,減少受到傷害的風險 其實你不是愛面子,只是沒有自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