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邏輯改變世界
Davina Shi

在生活中運用科學思維,減少受到傷害的風險

在分享批判性思考時,常常告訴大家要搜集客觀證據,那麼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會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搜集客觀證據呢?
第一次有印像在生活中使用科學思維,是在擦保養品的時候。我的姊姊在青春期時經常長痘痘,為了解決她臉上的困擾,不惜花費大把的鈔票買保養品。我的運氣比較好,只要不熬夜就不太容易長痘痘,因此對於保養品的需求沒那麼重,能夠冷靜地看待它。
以我對保養二個字的理解,認為它是要在東西壞掉之前,給予它一些能延長壽命的處理。因此雖然我的皮膚沒什麼問題,但受到姊姊的啟發,仍然從小就會開始保養。不過當然,畢竟我的問題不大,因此不會花費太多的心力去研究各種的保養品。
在我使用保養品的過程中,發現一件奇怪的事。按照「保養」二個字的定義,應該是讓東西變好,或是維持在良好的水平上,可是有些保養品,當我停止使用之後,皮膚很快就變得比保養之前還要差。
對我來說,這並不合理,不符合保養的邏輯。按照保養的邏輯,我們擦了保養品,即使停止了,也能維持一段良好的時間,接著才慢慢變差。而這個變差的狀態,也不應該和保養之前差太多,除非當時我們有一些狀況。因此我後來在挑選保養品的時候,就會避開這種雖然看起來很厲害、用起來也很厲害,可是一旦停止臉就爛的保養品。
對我來說這是很普通的邏輯推論,但是等我長大之後,有一天姊姊突然對我發表他的感想:我發現有些保養品不用之後,皮慮變得比原本還差,這種保養品應該要避免使用才對。嗯,這不是跟我小時候觀察到的一樣嗎?於是我才知道,不是每個人都會想到這些。

科學方法的基礎就是觀察、假設、實驗、結論。我們擦拭不同的保養品,也是實驗的一環,只是你有沒有用這樣的角度看待它。當我使用上述的保養品,發現不符合我邏輯的狀況;但是當我選擇成份比較單純的保養品時,就有產生我預期的結果。
這其實就是一種實驗對照組的概念,我相信大部份的女性都會做這樣的測試。這並不是像你在電視上看到的,或是專櫃裡小姐幫你做的實驗,這種實驗通常很表面。我們要用自己的身體去體驗、有邏輯地去思考、花時間去驗證,而不是眼睛看到就是真的--商人們特別擅長蒙蔽我們的眼睛。

在疫情情間大家會說要注意自己身體的狀況,我們又該如何觀察、注意自己的身體呢?首先大家要知道,我們的身體會有「習慣」這件事發生,例如居住在比較寒冷地區的人,到了熱帶區域,即使冬天也不怕冷,他們習慣寒冷,因此對冷的感覺比較遲鈍。
要觸發身體的感覺,必須要製造「差異化」,有差異的地方我們才容易有感覺。因此這裡要留意二件事:第一個是我們目前身體的狀態是如何,第二個是我們想要感覺到的東西是什麼。
我的老公一直認為他們家吃得很清淡,結果和我在一起之後,見識到了什麼叫清淡。過年回娘家,第一年他幾乎吃不了多少東西,對他來說我們家的食物真的沒味道。不過,在接受我的荼毒之後,他漸漸能接受娘家的菜色。直到現在,已經能夠正常吃、大量吃也覺得好吃。
一開始的差異,是他習慣的口味比較重,而我家裡口味比較輕。你知道你的目標是讓自己吃得清淡些,平常吃的食物就慢慢減鹽。等到你習慣吃的鹽少了,回頭再去吃那些曾經吃過重鹹的食物,才會發現自己以前吃得有多鹹,否則在此之前是沒有感覺的。透過這樣的過程,味覺也會覺得比較敏銳。

大部分的人對於自己的身體處在那個水平是沒有感覺的,因為這通常是我們從小養成的習慣。例如我老公在認識我之前以為自己吃得算清淡,你可以說這是一種錯誤的自我評估。在還沒有差異化出現之前身體沒有感覺,此時要做自我評估,必須先蒐集情報。例如你問我吃得有多清淡?我說我可以吃生菜沙拉不加醬,只要它有加一些蔬菜以外的東西,例如果乾或玉米。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看自己要加多少醬、醬的口味有多重,來判斷自己飲食清淡的水平。
這件事說起來簡單,卻不是很容易,因為我們通常是處在不知道的情況,既然不知道,就不會有進一步評估的動作。所以我們必須要多聽、多看,聽聽別人的經驗、想想我們自己。有一些外來訊息的刺激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評估自己。

我的老公有一些睡眠的問題,從小就習慣日夜顛倒,也不覺得對自己有什麼影響。可是這個影響肯定是存在的,只是我們有沒有感覺到。我是很喜歡睡覺的人,即使被人罵懶惰依然照睡不誤,那是因為當我睡眠不正常時,會明顯感受到身體的異常。除了最常見的冒痘痘之外,我的體溫也會比平常高,有時候甚至會出現拿杯子手抖的情形。因為我的觀察晚睡對自己身體影響很大,所以無論別人怎麼說,依然我行我素。
我有感受到晚睡的差異,但我的老公沒有,因此以前他不覺得有什麼問題。但是和我在一起之後,他開始留意自己睡眠的狀況,也逐漸感受到睡覺的重要性--也許是也有點年紀了。
因此如果我們要運用科學思維來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,首先要多聽多看吸收資訊,有這些資訊之後才知道觀察自己要觀察些什麼,這樣才有辦法做出比較客觀的自我評估。之後如果想要對自己的身體做一些調整,例如增強體力、加強注意力,也才知道該從那方面著手實驗。實驗的時候就是要做出差異化,並且持續一段時間身體才能感覺到差異。依照強度的不同,需要的時間也不一樣。例如我要調整飲食,一個禮拜可能沒感覺、一個月可能沒感覺,也許要到三個月才能感受到差異,因為這是非常低強度的改變。我也比較建議大家以低強度的調整為主,畢竟高強度的調整通常比較傷身體,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、對自己身體沒有足夠的掌握,很容易會出問題。

科學思維可以幫助我們許多事,例如每個人多少會有一些過敏源,如果自己有辦法觀察才有可能找到它。希望今天的分享可以讓大家對於生活中的科學思維有更多的暸解,嘗試將它運用在實際生活當中。

面對理想與現實的衝突該如何妥協? 聆聽自己的聲音是要怎麼聽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