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邏輯改變世界
Davina Shi

自閉內向者該如何融入群體?

小戴作為一個自閉內向者,是如何融入群體的呢?人類是一種群居的動物,因此我們的天性就是會想要融入群體之中,在華人社會裡講求合群,因此更有這樣的需求。

就像有些人會為了聊天,特別去學習星座一樣,熟悉話題的領域,往往會影響我們能夠融入什麼樣的群體。不過我個人認為,為此要去鑽研自己沒興趣的東西,實在是太辛苦了;況且我們也不可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,這種策略能夠融入的群體始終有限。
因此我所採取的是第二種策略:保持好奇、開放的態度。第一種開話題的策略比較傾向「說」給別人聽,第二種策略則是「聽」別人怎麼說。最基本的方法就是「順著對方的話講」,別人講什麼就聽什麼,聽不懂的地方就詢問。所以我不需要花時間懂星座、懂流行,只要聊到的東西我不懂,問就對了。
通常年輕時都會採取「說」的策略,把自己知道的東西說出來。不過現在我只有二種情況會使用這種策略:第一種是當我想要在群體中有所表現、被人看見的時候;第二種是當群體的氣分很沉默的時候。因為我很怕遇到冷場的情況,所以遇到這種情況就會想努力帶話題。這時候就要補充一下,所謂「聽」的策略不是毫無反應的意思,那樣就像石頭丟進水裡,沒有互動稱不上是聊天,變成只是單方面在輸出了。

有些人會擔心這樣的做法顯得自己很愚笨。我能採取這樣的策略,一方面是我一直都承認自己不聰明、很笨;另一方面當你有個很強的專業時,根本不必擔心有人真的會小看你。這種策略的心魔就是愛面子、自尊心的問題,下次可以聊聊如何處理這個心魔。
小時候有個印像很深刻的故事。可能是因為臉盲的關係,我從小就不愛看明星。那個時候很流行印有明星照片的卡片,我同學就搜集了一堆帥哥明星的照片。有一天我看到,就問她照片裡的人是誰?她驚奇地回我:「劉德華你不認識?」咳,我當然知道劉德華,但我看不出來照片裡的人是他,就像我從來無法從一部戲裡看出裡面的演員是誰,如果沒看名單的話。
於是我們開始玩一個遊戲:猜猜我是誰。他把一疊照片一張一張拿給我看,問我裡面是那位明星。結果我的錯誤率恐怕高達80%,僅管裡面70%都是劉德華的照片。沒錯,上一張才看過劉德華的照片,下一張換個髮型我就認不出來了。我們一邊看一邊笑,同學覺得我很扯,我也覺得自己很扯。後來我們就變成一起玩的好朋友了。

採取「聽」與「問」的方式,還有一個好處。有些人可能不知道,人們說出去的話會透露很多訊息,包括你的個性、心態、見識、意圖等等。很多人認為自己可以不懂裝懂,但其實真正不懂的東西,是裝不出來的,我們無法解釋自己不知道的東西。所謂不懂裝懂,其實是我們搞懂了知識的表皮,然後我們描述已經理解的表皮,如此而已。但若是有人問到裡面的東西,我們仍然無法回答,有些人就會拿表皮的知識來塞。可是對於明白人來說,仍然是看得出來的,只是有沒有戳破而已。也就是說,不懂裝懂只能騙得了不懂的人而已。
所以對我來說,我不知道的事情會大方承認自己不知道,不恥下問。我認為那會比你編造了謊言被人看出來還好。

雖然我的朋友不多,也常說自己是邊緣人,但那是因為我喜歡當邊緣人,躲在邊邊角角的地方。如果想要融入群體,必須專心聆聽對方說的話,適時地做出反應、提問;觀察對方情緒的狀態來評估提問是否恰當。該輪到你說話的時候就大方表達,不要畏畏縮縮。整體來說這些事情是很消耗內向者的能量的,因此我比較少去做這些事,不過平時就要對這些技巧有所掌握,需要的時候才能自然地使用。

最後不免要來聊聊批判性思考對我們融入群體有什麼幫助。第一個就是它能處理前面提到的心魔問題,如果心魔存在,根本無法採用第二種策略。第二個是提問技巧,批判性思考原本就是透過對自我的提問,來挖掘自己的真心;所以熟知批判性思考的人,也會更懂得該如何適當地提問。第三個是對人的觀察力,當你熟知自我觀察的技巧時,也會更容易觀察別人、理解別人的想法。至少對我這個天生缺乏感情的人來說,是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學習的。這些東西當我們獨立學習時是很困難辛苦的,但是學習批判性思考卻能同時滿足諸多項目,這就是為什麼我想推廣它的原因了。


延伸閱讀

討厭的焦慮必須消滅 同時達成合群與不合群的勇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