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邏輯改變世界
Davina Shi

討厭的焦慮必須消滅

在《透過心理制約來控制情緒》和大家分享用心理制約處理短期強烈的情緒,今天想要聊的是關於短期的弱情緒。由於是弱情緒,所以我們不見得能察覺它的存在,如果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,就無法處理。例如女生一個月會來一次MC,有些人當下情緒就會不好,但她們不見得會察覺。
要察覺自己的情緒,就要注意身體給你的客觀訊號。例如覺得胸口悶悶的、肚子有火氣等等。情緒不見得和主觀有關係,從前健康教育告訴我們:「身體影響心理、心理影響身理」,小時候我不相信,長大才發現這是真的。就像疲倦的人特別容易生氣,疲倦是生理,生氣卻是心理。所以當我們發現心理狀態不安定時,就要搜集客觀的生理訊號來判斷原因。
有時候我會莫明心情不好,特別容易受到負面刺激,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;這時候我就會警告身邊的人暫時別來惹我。有時候睡一覺就沒事了,那可能是身體狀態不佳所產生的情緒;但如果二、三天情緒都沒消除,我就會開始自問:「為什麼」。

有一陣子我發現自己很焦慮,即使早睡早起,臉上的逗逗消了又起。我決定要找出這個害我長逗逗的兇手。想想最近發生那些事,然後拿出來問自己「是這個嗎?」,問完靜靜地等待身體的反應。沒有反應代表不是這個,於是我又會繼續找下一件事情來問。
「是跟--有關嗎?」什麼事情都可以問問看,如果問完之後焦慮的情緒增加了,我就知道自己找到它了。

令我焦慮的事情是什麼呢?在我還跟外子交往的時候,有天他感概地說:「等我老了希望可以回學校念書。」我聽了就回他:「現在就可以回去念啊,幹嘛等老了。」於是我們開始做了許多的準備。原本想參加學測,發現外子肯定念不贏高中生,只好改變方針讀空中大學修學分,準備考插大,至少考的科目是他有興趣的--外子想念的科系只有日間部。我讓外子把原本的工作辭了,改去做保全,比較多時間念書,花了二年的時間修學分,終於取得轉學考的資格。
轉學考並不容易,我從來沒有懷疑過。所以我讓外子也辭掉保全的工作,專心在家念書。那一年,他沒有考上--很正常合理的結果,但我卻不知為何焦慮了起來。
「我是擔心他考太久一直考不上嗎?」我們為這件事準備那麼多年,也知道沒那麼容易,早就有長期抗戰的準備。「你大學研究所要讀幾年?不差考試這幾年。」我當時是這樣對焦慮的外子說的,既然如此,這就不會是我焦慮的理由。
「我希望他不要念書,回去工作嗎?」不,當初是我自己讓他念書的,要他去實踐這個對他來說不可能的夢想。
所以我到底為何焦慮呢?當時因為外子沒考上,就有一種「如果一直沒考上,就回去工作」的念頭。我在估算家裡的財務狀況時,莫名產生一種不該有的期待--如果老公回去工作的話,收入就會增加--但我不確定它會不會發生。我明確地感受到,因為這個不確定感,讓我產生焦慮。
我真的希望老公回去工作嗎?不,比起讓他工作賺錢養家,我更希望支持他追逐自己的夢想--畢竟這個夢想很明確,不是辦不到的事。所以有一天,我就很認真的問外子:「你仔細想想,這是不是你真心想做的事情。如果不是,你可以明年考完沒上,就放棄回去工作;如果是,那麼在你考上之前,就不要想回去上班了。」比起不確定他什麼時候要回去上班,我寧可就讓他不用上班了。
於是,在他做完決定後,我終於消滅臉上的逗逗了。

外子現在已經考上大學了,雖然還有一些考試難關,不過也是繼續朝著夢想前進。
最近幾年我開始有了三個人生目標,想要在自己生命中產生奇蹟,這是其中一個。這些奇蹟不是為了別人,而是為了讓自己與家人過得更好。
之所以稱作奇蹟,就是因為它的難度很高,都要以「年」為單位持續努力。但是為了讓自己過得更好,無論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。
你也有想在生命中產生的奇蹟嗎?如果是的話,就努力找方法去追求它吧。

我確實因為老公沒考上而焦慮,但若是沒有自我批判、仔細確認自己真實的心意,可能就會做出錯誤的決定,叫老公回去上班工作,然後遺憾終生。
所以我做的事情一直都一樣:自我覺察,搜集身體發出的客觀訊號,確認自己的真實心意。如此一來才能幫自己更好地判斷情緒的原由,找到最適當的方式來處理它。
如果我的處理不當,可能會引發別的情緒,例如自責與對老公的不滿。不同的情緒、不同的原因,錯綜複雜地堆疊,就會造成長期性的情緒、模糊原本情緒產生的原由,難以一次性地解決它。
長期性的情緒往往是由短期的情緒堆積而成,必需抽絲剝繭一層一層處理。至少我們可以先學習處理新產生的短期情緒,才有本錢慢慢消除長期堆積的情緒。

自從這個事件之後,我學習到了一件事: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會讓我感到焦慮。後來才知道,這件事可能書上早就有寫了,別人早就知道了。例如大人的Small Talk EP137有教大家如何減少對未來的不確定感。多讀書、多聽別人分享還是有用的,讓我們不需要自己從頭摸索起。
事實上,小戴分享的東西雖然是自己的經驗,但是在世界上的某個角落,肯定也有一樣想法的人存在,只是有沒有走到我們的面前讓我們看見。畢竟我也不是天才,想得到的東西難道別人想不到?所以大家不必覺得小戴特別厲害,不必認為我說的一定是正確的,保持懷疑的態度,用自己的經驗去驗證它的真實性,你的體驗才是真正屬於你。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股癌,我的態度跟他有點像。他說,投資是自己的事,你聽他的podcast覺得有收穫,投資成功那是你自己的功勞,你的判斷正確,不需要感謝他。當然我們覺得有收穫還是會謝謝他,只是站在他的立場,更多的是要為自己的投資負責,所以有賺有賠都是自己的事。
我對於分享的態度也是這樣。我的目的是推廣批判性思考,讓更多人知道它的好處,可是各位聽眾之所以聽得下去,是因為你們原本就有類似的概念,擁有批判思考的精神。而你能否從一本書中獲益,取決於你選擇什麼、相信什麼,是你的判斷成就了你,而不是別人。所以如果你聽我的podcast覺得有收穫、有學到東西,甚至有所實踐,最大的功臣就是自己。如果發現自己做對了什麼,就替自己鼓掌吧,也歡迎到FB、IG,或Apple podcast留言跟我分享。


延伸閱讀

當世界未日來臨,你會想做什麼 自閉內向者該如何融入群體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