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邏輯改變世界
Davina Shi

提升表達力,也許可以這樣做

也許大家很難想像,小戴以前的表達能力也很差。從我的國文開始說起吧。我國中時期仍然有聯考,當年的作文滿分是50分,而我模擬考總是只拿9分,換算成100分的話,也只有18分,就是一個連40分都不到的概念。根據閱卷老師的說法,9分代表符合題目,也就是邏輯正確,然後就沒有然後了。
我的哥哥是個文筆非常好的人,遺傳老爸的文采,相形之下形成強烈對比。也許是因為羨慕,小時候有個作家夢,只是還沒開始就結束了。但是從我很早開始接觸網路之後,就一直有在網路上寫東西,剛開始沒有部落格,那是個PChome電子報的時代。
起心動念很簡單,有次看到一位作家說:每天都要寫點東西。所以我也開始寫。雖然以我貧瘠的語文能力不可能當作家,但反正是自己寫爽的,有想到什麼就寫些什麼吧。於是2004年開始的電子報,平均一個月只能寫四、五百字,偶爾才能到一千字。聽說現在大學生寫五百字就在哀了,我想說的是…其實只是寫太少而已。就算當年作文只有9分的我,偶爾寫篇文章,十幾年後也能洋洋灑灑寫出一大篇。

沒錯,字數是變多了,但是品質呢?我相信按照當年閱卷老師的標準,恐怕也不會增加多少分,因為我並不擅長引經據典。但是我能夠用文字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,對我來說已經足夠。小時候成語對我來說是很頭痛的項目,但是如果我能夠理解成語的典故,並且想表達的事情剛好符合這個成語時,現在就能夠自然地使用它。在我還小的時候,故事聽太少、人生經驗又是一片空白,這些東西對我來說是沒有共鳴的,因此覺得很陌生。
雖然我的國文沒好過,但是至今我仍然認為它是個很重要的科目。因為它其實是中國哲學的思想課程,寫作的訓練也影響我們的表達能力。只是過去我接受的教育是以修辭為主,思想、表達、故事經驗佔考試的比例都不高,這些都沒有標準答案。

表達的基本材料就是國文造詣與個人經驗。每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,一年365天,要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與經歷中增加經驗呢?答案就是透過觀察,甚至增加至五感。就像為什麼有人描述一道菜,可以從色、香、味三種不同角度切入一樣。觀察的角度越多,能夠描述的自然也就越多。
不過我花費最多時間,還是在觀察自己。就像為什麼會說,國文課應該要多聽故事、多寫作,這就是從觀察自己而來的。通常我們表達就是為了說自己想講的話,但是你對於自己的心情、感受、想法、狀態是否有所觀察呢?當一切空白的時候,說不出話來也是很正常的。

有了材料之後,最後才是結構--如何呈現的問題。不過不同媒體適合的結構都不一樣,能按照時間序、邏輯序(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)排列,就是最基本的表達邏輯了。只要注意重點不要被埋沒,通常不會有太大的問題。

總結來說,提升表達能力可以怎麼做呢?也許可以多聽典故、多觀察來增加你的材料,接著就是實際地輸出吧,把聽到的故事說給別人聽、把心得感想寫下來看看。第一次上台報告時,總是要先練習過。多講或是多寫,透過行動才能將知識變成自己的技術,與大家共勉。

生活中提升邏輯的小撇步 邏輯思考也解決不了的難題